肩周炎、肩峰​撞擊綜合症、肩袖損傷

肩周炎、肩峰​撞擊綜合症、肩袖損傷分不清

一提到肩痛,很多人就會和“肩周炎”掛上鉤,然後非常自豪地說:沒事多爬爬牆。 但是你知道嗎? 在和肩痛相關的常見病症中,由肩周炎導致的疼痛只有10%左右,且多見於中老年人。 相反,肩縫撞擊綜合症和肩袖損傷導致的疼痛佔了80%。

這還不是重點,如果你的肩痛并非肩周炎引起,而是由於肩峰撞擊綜合徵或者是肩袖肌群損傷,那麼訓練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。 這個時候,你仍然錯誤地“爬牆”,非但不會讓你的症狀減輕,還會造成二次損傷,延誤病情,後果不堪設想!

那麼如何鑑別這幾種常見的肩痛病症呢? 下面小編就帶你厘清楚,給你好好說說這擾人的肩痛“三殺手”。

首先認識一下肩關節的基本結構和穩定肩關節最主要的四塊肌肉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肩袖肌群,即岡上肌、岡下肌、小圓肌和肩胛下肌。

IMG 20200809 220008 1 IMG 20200809 220008 1

@肩關節周圍基本結構

△我們所說的肩關節其實並不只是一個關節

△肩袖肌群穩定肩關節最主要的4塊肌肉

§肩峰撞擊症

IMG 20200809 220408 1 IMG 20200809 220408 1

是肩峰和肱骨頭之間的間隙變窄,肱骨頭撞擊到肩峰下的結構,反复撞擊造成滑囊無菌性炎症。 構成肩峰撞擊綜合徵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、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、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和肩袖退變等多種病情變化。

主要臨床表現:手臂上舉疼痛弧範圍內出現肩部疼痛。

早期表現:活動肩關節感受到骨與骨之間的摩擦或者彈響,嚴重者出現疼痛弧,伴有前側痛;

長期表現:上舉或者外展的活動,使得肩峰下滑囊發炎退化,肩峰增生變形,間隙變小,肩袖肌群發炎損傷,出現疼痛和功能障礙。

高發人群:長期做上肢運動(游泳、羽毛球等體育項目),中老年人居多還有長期伏案打字的人群。

這里科普一個疼痛弧:在肩關節外展的時候存在3個疼痛弧,在不同範圍內的疼痛,提示不同肌肉的問題。

§肩袖損傷

IMG 20200809 220713 IMG 20200809 220713

△肩袖肌群運動

90%是慢性勞損所致,原因①肩關節結構退變老化②過度使用③生活中的急性撕裂傷(公交車急剎車)。 除了疼痛無力外,還表現為靜止休息時疼痛也發作,夜間疼痛加劇,但活動度基本正常,病情發展才會逐漸出現活動受限(有一般角度的範圍,並不是每個方向都受限, 可以被動活動)

△肩袖損傷為什麼夜晚疼痛

§肩周炎

△凍結肩的機制

又稱“凍結肩”“五十肩”,除了肩部疼痛(夜間疼痛加重)外,在肩關節各個方向的主動與被動活動都受限,尤其是外旋活動受限。

這裡給大家推荐一個動作“鐘擺運動”,無論何種疾病引起的肩痛它才是適宜的鍛煉方式。

△利用自身體重,增大肩峰下間隙,緩慢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晃動

IMG 20200809 222556 IMG 20200809 222556

記住:只有對症下藥,才能直擊病灶,見到效果! 所以訓練也一定要基於準確的評估之上,否則會適得其反。

IMG 20200809 221030 1 IMG 20200809 221030 1
IMG 20200809 221030 2 IMG 20200809 221030 2

Leave a Reply